昨天的微信中,我们介绍了艾、艾叶、蕲艾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。相信有不少微友重新认识了这种神奇的“草”。今天,我们从古代的医学典籍中搜罗出部分与“艾叶”有关的方剂,供大家了解和使用蕲艾时参考。
不过,特别要申明的是:古书中所列的方剂可否使用以及剂量标准,请谨遵医嘱。
昨天的微信中,我们介绍了艾、艾叶、蕲艾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。相信有不少微友重新认识了这种神奇的“草”。今天,我们从古代的医学典籍中搜罗出部分与“艾叶”有关的方剂,供大家了解和使用蕲艾时参考。
不过,特别要申明的是:古书中所列的方剂可否使用以及剂量标准,请谨遵医嘱。
张仲景
张仲景(150年-219年),名机,今河南南阳人,东汉著名医学家,撰写有《伤寒杂病论》一书,理、法、方、药齐备,到宋代成为现存的《伤寒论》与《金匮要略》两书,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。《金匮要略》中载两首含艾叶方剂,为“芎归胶艾汤”和“柏叶汤”。
①柏叶汤方:柏叶、干姜、艾。治吐血不止者;
②芎归胶艾汤:川芎、阿胶、甘草、艾叶、当归、芍药、干地黄。治妇人有漏下者,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,有妊娠下血者,假令妊娠腹中痛,为胞阻。
华佗
华佗(约公元145年-公元208年),东汉末年伟大的医学家。其著作《中藏经》共收载药方62首,载有1首含艾叶方。《华佗神方》共有1103首方,其中含艾叶23首,包括:
①灌肠神方:桃白皮、苦参、艾、大枣。治大便闭结。
②治伤寒吐血神方:青柏叶、干姜、艾。
③治中风掣痛神方:烧艾熏痛处。
④治呕吐清水神方:干蕲艾煎汤啜之。
⑤治安胎神方:厚朴、蕲艾、当归、川芎、黄芪、荆芥穗、菟丝子、白芍、羌活、甘草、枳壳、贝母。
⑥治数堕胎神方:熟艾、木鳖子、大赭(zhe)石、枣肉。
⑦治产后泻血神方:干艾叶、老姜。
⑧治经行不止神方:金毛狗脊、威灵仙、良姜、赤芍药、熟艾、附子。
⑨治火眼赤烂神方:艾叶烧烟,以碗覆之,俟烟尽,由碗上将煤刮下,温水调化,洗眼即瘥。若入黄连尤佳。
⑩治顿仆胎动神方:当归、芎藭、甘草、阿胶、芍药、艾叶、干地黄。
葛洪
①治卒心痛方:白艾煎水顿服。
②治伤寒时气温病方:⑴干艾煎水顿服取汗。治伤寒及时气、温病,及头痛、壮熟、脈大,始得一日方;⑵黄连、熟艾。治热病不解,而下痢困笃欲死者;⑶黄连、黄檗、龙骨、艾。治天行病毒,夹热腹痛,下痢;⑷大丸艾灸下部。治热病下部生疮者;⑸烧艾于管中熏之,令烟人下部中,少雄黄雜妙。治伤寒匿疮者。
③治卒中风诸急方:烧艾以熏痛处。治若身中有掣痛,不仁不随处者。
孙思邈
孙思邈(581年-682年),唐代著名医学家。著有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、《千金翼方》两部巨著,书中就有与艾叶有关的药方。
①在妇产科方面的应用。⑴治妊娠二三月,上至八九月,胎动不安,腰痛已有所见方:艾叶、阿胶、川芎、当归、甘草。⑵治妊娠胎动,昼夜叫呼,口噤唇蹇及下重痢不息方:艾叶咬咀,以好酒五升煮取四升,去滓更煎,取一升服。口闭者格口灌之,药下及瘥。亦治妊娠腰痛及妊娠热病,并妊娠卒下血。⑶治产后下赤白,腹中绞痛方:芍药、干地黄、甘草、阿胶、艾叶、当归。
②在小儿科方面的应用。⑴治小儿黄烂疮方:烧艾灰敷之。⑵治小儿久痢脓湿方:艾叶五升、以水一鬥(dou),煮取一升半,分为三服。⑶浴小儿身上下百疮不瘥(chai)方:苦参、地榆、川连、王不留行、独活、艾叶、竹叶,以水三鬥(dou),煮取一鬥(dou)以浴儿疮上,浴讫敷黄连散。
③在耳、喉病中的应用。治耳聋方:作泥饼子,厚薄如馄饨皮,覆耳上四边,勿令泄气,当耳孔上以草刺泥饼,穿作一小孔,于上以艾灸之百壮,候耳中痛不可忍即止。侧耳泻却黄水出尽,即瘥。当灸时,若泥干,数易之。
④治伤寒发黄。治风疸,小便或黄或白,好卧不浴动方。三月艾、苦参、大黄、黄连、凝水石、栝蔞根、葶藶。
⑤消食。治猝食不消,欲成癓䅪方:⑴煎艾汁如飴,取半升一服之,便刺吐去宿食,神良。⑵白艾五尺圍(wei)一束,薏苡根一大把,二味煎。
王焘
王焘,唐代(今陕西省郿县常兴镇车圈村王家台)人,生于公元670年 ,卒于公元755年。他是唐代的又一位著名医家,其著作《外台秘要》颇为后人称赞。
①治天行疫气。⑴黄连龙骨汤方。黄连、黄柏、熟艾、龙骨。⑵艾汤方。苦酒、葶藶子、生艾(无生艾,熟艾、干艾亦可用。无艾,可艾根捣取汁)。
②治酒疸艾汤方。生艾叶、麻黄、大黄、大豆,清酒五升,煮取二升,分为三服。
③治下焦虚寒。柏皮汤止痢方:黄柏、黄连、人参、茯苓、厚朴、艾叶、地榆、榉皮、阿胶。
④治白癫。疗白癫方:干艾叶浓煮,以渍曲作酒如常法,饮之令醺醺。
李时珍
李时珍(1518年-1593年),字东璧,晚年自号濒湖山人,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(今博士街)人,明代著名医药学家。父亲李言闻在当地也是名医,著有《蕲艾传》,称赞艾叶“产于山阳,采以端午,治病灸疾,功非小补”,此书是第一本专门论述艾叶的专著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与艾叶有关的论述300余处,艾叶单方或以艾叶为主的方剂有164首,不仅辑录了前人应用艾叶的经验,而且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加以补充和发展,并阐述了独特的见解。
①单味艾叶方。⑴治伤寒时气,温病头痛,壮热脉盛(干艾叶水煮顿服取汗)。⑵治妊娠伤寒壮热,赤斑变为黑斑,溺血(艾叶酒煮内服)。⑶治妊娠风寒卒中,不省人事,状如中风(熟艾米醋炒,以绢包熨脐下)。⑷治中风掣痛,不仁不随(干艾熏痛处)。⑸小儿脐风(艾叶烧灰填脐中或艾隔蒜灸之)。⑹头风久痛(蕲艾揉成丸,时时嗅之)。⑺心腹恶气(艾叶捣汁饮之)。⑻脾胃冷痛(白艾沸汤)。⑼口吐清水(干蕲艾煎汤啜之)。⑽产后腹痛欲死,因感寒起者(陈蕲艾捣铺脐上,熨斗熨之)。
②含蕲艾的复方。⑴老小白痢。艾姜丸(陈北艾、干姜);⑵暴泄不止。陈艾、生姜;⑶盗汗不止。熟艾、白茯神、乌梅。
沈金鳌
沈金鳌(1717-1776),江苏无锡人,清代医家。后撰成《脉象统类》、《诸脉主病诗》、《杂病源流犀烛》、《伤寒论纲目》、《妇科玉尺》、《幼科释迷》、《要药分剂》,总其名曰《沈氏尊生书》,内容赅博,论述亦精辟,颇有精辟,颇有影响。
①艾附丸。⑴妇女经不调者,或由诸般气滞;⑵治由气滞经不行。
②胶艾丸。⑴经水后期而行者,过期太甚;⑵误触击,或因跌扑,腰腹疼痛,胎上抢心,去血腹痛。
③胎漏。血虚来少,古胶艾汤;犯房下血者,八物汤加胶艾。
④妊娠二月养胎方。艾叶汤(艾叶、单参、当归、麻黄、生姜、人参、阿胶、甘草、大枣)。
⑤阿胶散。熟地、白芍、艾叶、当归、甘草、阿胶、黄芪。治妊娠,或因顿仆胎动不安,腰腹痛,或有所下,或胎上冲心。
再次申明:以上方剂均采集于古代医书,可否按方适用或使用涉及的剂量,谨遵医嘱。
千百年来,古蕲州辖内民间种艾、采艾、藏艾、用艾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固定的传统模式,其中又涉及到哪些习俗呢?在古代,艾灸疗法有哪些语录流传至今?在民间,与蕲艾有关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呢?欲知详情,请留意《蕲春网》下期的微信。
您觉得这条微信的内容对您有帮助吗?您会不会看了这条微信之后,对以“蕲艾”为代表的艾草产生兴趣?欢迎在本条微信下方留言评论。您的精彩留言,我们会第一时间呈现!